中国人对香的喜好
是与生俱来的天性
从古至今,从庙堂到平民
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
上古时期,先民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,于是把云雾一般的熏香当成与神明对话的工具。到了春秋战国,人们为了防虫除秽,喜欢把兰芷椒桂一类的香草,佩戴在衣襟和发间。再往后,生产力提高了,用香的场合便更多了,居家养生、制作装饰....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南唐皇帝李璟还特地举行过一次香会,命人把所有和香有关的,比如熏香、泡酒香、煎茶香、乃至香粉等全部展出品赏,品类共有九十二种之多。到了宋朝,香事达到最繁盛的顶峰。那时国富民安,经济空前发达,由于国家崇文,不仅文人辈出,文人四大闲事之首品香几乎也成了全民爱好。他们不仅在家中的客厅、书房、卧室常设香炉,就连出行也会在车上挂香薰球,甚至有时候看病,医生还会不抓药,直接开香方。一些人还自己研究制香,哪怕生活拮据,用不起名贵香料,就拿最朴素的花、果来制香,反正生活不可一日无香。”香有十德:感格鬼神,清静身心,能除污秽,能觉睡眠,静中成友,尘里偷闲,多而不厌,寡而为足,久藏不朽,常用无障。“就连最鄙弃享乐的理学家朱熹也写过一首诗《香界》,来描述品香的美好,“花气无边熏欲醉,灵氛一点静还通。何须楚客纫秋佩,坐卧经行住此中。”香之于古代的中国人,不仅是日常生活所用,亦是精神生活不可或缺之物。到了现代,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学习西方。西方的香水,也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中国千百年的香文化反倒被束之高阁。西方的香水,总和身体有关,充满着娱乐、刺激、侵略性。而中国的香,总与精神相关,闻之不仅身体愉悦,在若有若无的香气间,精神也会愈发平静、清明、通透。尤其到了近些年,世界上能令人躁动起来的信息越来越多了,人们反而开始愈发想念从前那一股悠然的东方香气。当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,点一支香,暗香浮动,宛如在嘈杂的都市里,寻到了一处能让心静下来的天地。点香,其实完全可以融入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:工作时,点香能够营造满室生香的舒适感,缓解焦虑,提升效率;深夜,若房间有徐徐香气,可以让人褪尽疲乏,整个人放松下来,快速入眠。尽管日常仍是匆匆忙忙,有香为伴,于轻烟袅袅之中,舒缓情绪,万事都有了意趣。在种种的香中,中国人尤为喜爱沉香与檀香。
自古以来,沉香便是众香之首。它是沉香树受到外界伤害时,自我修复所产生的油脂。一块沉香形成有时需要上百年,数量稀少,气味又如蜜香一般甘醇,因此极为珍贵。
在中药宝库中,沉香也占据极重要的地位,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。
它不仅可以降气除燥,暖神养脾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免疫力,抗衰老。据说,慈禧太后每天晚上都要在寝宫点沉香,闻香就寝。
同样作为“沉、檀、龙、麝”四大名香之一的檀香,则取自檀香木。
檀香木属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树种,生长速度极为缓慢,通常要几十年才成材。上好的檀香,香味可达百年不散。
沉香的香味内敛含蓄,沉稳平和,非常适合在白天使用,可提神,可启迪才思,促进工作效率。
古人好尚法自然,故曰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檀香与沉香皆亦取之自然,成之自然。
闻遍了各种化学香气的当下,重新选择天然香,随着清雅的气味弥散,人也会进入一种幽然的心境中。
用音乐犒赏耳朵
用色彩愉悦眼睛
用美食滋养味蕾
人们向来善用感官愉悦自我
然而一呼一吸间的气味美学
却很容易被忽略
当我们重新开始感受自然之香气
便也打开了一扇照见自己内心的门
*「广州市素食协会」原创文章,转载请留言。
*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